合肥获得全省唯一“国际安全社区”过程历史回顾
2019年11月8日,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在庐阳区举行,庐阳区三孝口街道成为全省唯一“国际安全社区”命名单位。在当天的命名仪式上,庐阳区三孝口街道与来自全国的另外7家被命名单位、3家复评命名单位共同参加授牌。
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(国际安全社区支持中心)主办。国际安全社区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三大安全建设品牌之一,是世界卫生组织“全民健康”战略的基石,也是事故预防和伤害控制全球计划的基础。
2002年,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积极引入国际安全社区理念,并结合中国实际赋予它新的内涵。经过十余年的推动,中国内地已建成了120家(包括新命名的8家)国际安全社区,分别占全球(417家)和亚洲(223家)国际安全社区数量的28.7%和53.8%。
位于合肥老城区的三孝口街道是商贸居住一体化社区,存在人员密集场所、安全风险点较多,超高层建筑经营业态复杂、人流量大,道路交通压力逐渐增大,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教育场所密集,独居老人增多的情况。针对这一情况,近年来,三孝口街道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,先后成功创建合肥市安全社区、安徽省安全社区。2016年3月,庐阳区以该街道为试点全面启动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工作。
针对辖区公共场所较多、人员较为集中的现状,三孝口街道通过实施“九小场所火灾防控计划”“东怡金融广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”等项目,让居民小区火灾数降低25%,九小场所消防隐患减少40%,生活电梯安全隐患减少57.14%。针对辖区主次干道较多、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压力大的窘境,通过实施“交通安全促进计划”“人民路交通安全环境改造项目”等,让辖区交通事故下降21.6%;针对老城区老人较多的实情,通过实施“空巢老人、独居老人安全干预项目”让辖区老人意外伤害数量累计下降16.99%......
除此之外,庐阳区在三孝口街道还开展了最为全面的社区诊断,专门建立19处辖区伤害监测点并绘制重点场所安全风险地图,适时监测辖区的伤害发生情况,采取数据分析法、安全检查表法、专家经验法等多种方法,深入辨识危险源或危害因素,分析危险源或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。在充分进行了风险辨识的基础上,编制社区风险清单。根据风险清单,辨识出最现实、最突出、最迫切的伤害,为居民最关注的安全问题为依据策划并实施安全促进项目,再不断持续改进。
此外,庐阳区注重新技术的运用,推行全能网格化管理工作,把三孝口街道划分87个网格,初步建立起“街道—社区—网格—楼院”的四级管理体系。在此基础上,在全省率先探索试点“智慧社区平台”系统,建立社区一张图数据库,运用智能设备,加强对楼宇电梯、居民用电、居民小区、交通道口、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控,结合网格安全巡查制度,织密居家安全、交通安全、工作场所安全、商务楼宇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智能安全网。
2019年命名单位8家:北京市顺义区石园街道、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、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、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、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、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街道、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、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。
2019年复评命名单位3家: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、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、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街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