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安全生产协会主办 欢迎访问安徽省安全社区建设信息平台网站!
社区管理

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 监管可以放松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   阅读量:0

中国应急管理报 ■丁羽翔

9月1日,新版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—2024)(以下简称新国标)正式实施,新国标通过提升技术门槛、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等,有效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交通事故风险,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更加坚实的防线。然而,新国标落地并不意味着监管可以放松,尤其在当前过渡阶段,仍要保持全链条监管力度,不可给风险可乘之机。

新国标虽已落地,但设置了3个月过渡期,电动自行车存量风险依然不可小觑。目前,我国在用电动自行车约3.8亿辆,其中存在大量老旧车和改装车。尽管各地利用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加快淘汰老旧车辆,但相比庞大存量,安全性更高的新国标车目前占比仍然很小。

笔者走访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发现,尽管新国标车被摆在显眼位置,但仍有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旧国标车。在一些消费者看来,新国标车虽然安全性更高,但速度太慢,因此趁过渡期赶紧购买旧国标车。此外,新国标还将加速电动自行车行业洗牌。一些受资源所限的中小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局。为了清理库存,这类企业有可能采取低价销售、违法改装等方式,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。

由此可见,对旧国标车的安全风险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。由于老旧车辆和蓄电池淘汰周期长,短期内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并不会明显降低。特别是在锂电池充电、使用和报废环节仍存在热失控隐患,而一些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又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求,导致入户充电等危险行为防不胜防。同时,锂电池在快充、续航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,私自更换非标电池现象或将难以彻底杜绝。

新国标实施初期,必然有一个“阵痛期”,也是风险高发期。各地必须保持对风险转移、演变的清醒,继续落实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。健全锂离子电池报废回收体系,把好新国标车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关,解决锂电池质量参差不齐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,并将监管重心放在旧国标车监管和新国标车使用端,完善配套举措,杜绝非法改装回潮等问题。

消除电动自行车存量风险,需要执法人员通过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法,让群众充分理解新国标、拥抱新国标,为群众答疑解惑,调动其“以旧换新”的积极性。同时,相关部门可联合采取“旧车备案、逐步淘汰”等柔性措施,避免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。只有继续盯紧旧国标车存量风险,打通新国标车推广梗阻,才能让新国标尽快带来“新安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