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市民能放心地说“别怕,救援马上到” 山东青岛“四警联动”保障应急救援更快更有序
中国应急管理报 ■本报记者 朱有祥
“之前若企业发生火灾,消防救援部门掌握现场情况和过火面积,卫健部门清楚伤者伤情,应急管理部门了解企业情况,但这些信息十分分散,串起来得花时间,需要各部门之间反复沟通、核实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应急救援指挥时效。”山东省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处处长杨叔新的话,道出了应急处置曾面临的困境。
为破解这一困境,2024年7月,青岛创新建立市应急指挥中心与110、119、120、122指挥中心汇报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工作机制(以下简称“四警联动”机制),实现110、119、120、122四大接警平台与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互联互通,救援力量协同联动处置。运行一年多,这套机制效果如何?是否增强了应急响应的科学性和精准性,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?近日,记者走进青岛市应急管理局,探寻其中的创新密码。
机制破局
从“各管一段”到“信息共通”
各部门信息不畅通的问题曾让杨叔新十分头疼。“突发事件所涉及的信息复杂多样、真假不一,反复确认、核实耗费时间较长,不利于各级快速高效决策指挥。”他坦言。
信息不同步、研判不充分也会威胁到救援人员安全。“在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,救援人员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周边地理环境信息,就无法正确预判火势,可能会采取错误的扑救方案,使自身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。”青岛市消防救援局指挥中心负责人直言。
长此以往,这些“恶疾”将直接导致应急响应迟缓、救援效率下降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。
“破解之道在‘联’字上。”杨叔新说,“四警联动”机制的核心是把“各管一段”变成“信息共通、力量协同”,通过制度设计,打破部门间的无形壁垒,让信息跑在救援前。
机制运行后,依托24小时值班电话、视频会议系统和办公服务系统,各接警平台在接报突发事件时,第一时间通过值班电话向相关部门共享信息,实现“一次接报、四方共享”。
为让联动“无死角”,依托“山东通”移动客户端,青岛市应急指挥中心与110、119、120、122接警平台负责人组建信息共享联络群。“对于紧急突发事件,各平台负责人可以依托信息共享联络群,快速共享信息,综合分析研判。”杨叔新表示,更为关键的是,部门间可根据指挥需要,共享救援现场无人机视频和3D火场态势地图等数据信息,依托视频会议系统和“山东通”移动客户端,发挥部门专业优势,开展综合研判处置。
“四警联动”机制让各方受益。青岛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与市急救中心建立“生命至上·畅安护航”联动机制。“122接警平台交管护航功能上线后,调度员会发起交管护航,保障急救车一路畅通无阻。”青岛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表示。
记者看到8月2日的交管护航记录显示,市急救中心提出交管护航申请后,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市北区大队铁骑队员交替护航,沿途执勤警力快速疏导路口车辆,仅用7分钟就将一名孕妇顺利护送至医院。2025年上半年,该市急救中心提出交管护航申请43次,“警医联动”效果突出。
消防救援与交通管理2个部门的联动同样有力。“我们建立了‘党建引领·畅安救援’联动机制,明确10项联动内容,从出警路线优化到现场交通管制,责任到人。”青岛市消防救援局指挥中心负责人说。
今年初,青岛市一处路口供热管线破裂,蒸汽从管井冒出,市应急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将信息同步给122报警平台,交通管理部门快速到达现场,设置警示标志,组织交通分流,避免了二次事故发生。
机制磨合
从“纸上预案”到“实战淬炼”
“四警联动”机制建立以来,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加强演练培训,开展跨专业领域的接警接报和联动处置演练,在演练中磨合机制、改进机制,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积累充足经验。
在应急指挥车上,记者看到屏幕实时显示着重点区域的监控画面,该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应急处置流程。
“我们现场配备了‘两车一机’——指挥车管调度,通信车保信号,无人机传画面,哪怕是在偏远山区,指挥中心也能实时掌握情况。”该工作人员说。
为了让这套装备在实战中发挥实效,今年初,该局组织17次实兵拉练,跑遍39个重点镇街、2个林场和2个化工园区。“我们特意选取平度市山区,在山区测试卫星通信情况,确保‘三断’极端情况发生时,联络不中断。”杨叔新告诉记者。
拉练催生出《应急指挥交通保障路网图》,图上标注了全市17条应急救援关键路线。“我们将该图同步给了交通管理部门,他们也很配合,给救援车辆开通绿色通道,确保救援车辆快速安全抵达突发事件现场。”杨叔新说,经实际检验,救援车辆在市内的通行时间大大缩减。
在5月15日举办的青岛市地震应急综合演练中,“四警联动”机制效能尽显。“启动三级响应后,我们把震情同步给所有报警平台,协调相关部门派出直升机参加救援。‘两车一机’在行驶途中,交通管理部门实时开启信号灯,车辆提前18分钟到达‘震区’。”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地质灾害救援和地震处处长王学智介绍,无人机传回的房屋损毁画面,让指挥部一下子就找准了救援重点,“哪栋楼塌得最严重、哪里有被困人员,看得清清楚楚,不用像以前那样‘盲人摸象’”。
从信息共享到协同作战、从实战拉练到体系升级,“四警联动”机制让应急救援跑出“加速度”。下一步,锚定机制运行更顺畅、各方资源和救援力量调度更加迅速有序的目标,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也明确了工作方向——细化各部门信息核实权限,避免信息“多头报、重复核”;加强跨部门培训,相互学习工作经验,研讨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,促进接警接报和指挥处置工作效能提升。
“我们要确保机制始终‘在线’,让城市安全防线越来越坚固、市民的安全感越来越强。在遇到突发情况时,市民能放心地说‘别怕,救援马上到’,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。”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、副局级领导干部刘培喜说。